【优秀工硕:蒋沂孜】追求卓越,全面发展
2018-11-22 16:37:44

学生姓名:蒋沂孜

校内导师:管运涛

实践导师:张健君

工程领域:环境工程

实践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实践项目名称: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洪利用

人物简介

蒋沂孜,女,20146月获得清华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现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任工程师职务。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

事迹材料

一、 勤于学习

蒋沂孜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攻读硕士。作为清华大学环境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首届学生,蒋沂孜和同学们用优秀的成果为师弟师妹们做出榜样。在研究生期间,蒋沂孜师从管运涛老师,思想上积极进步,学习上刻苦努力,在完成硕士课程和科研内容的同时,积极组织参与迎新及校庆等志愿者活动,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她获得光华二等奖学金、景芝二等奖学金及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发表学术论文两篇:

1.蒋沂孜, 刘安, 刘梁, 管运涛. 华南地区城市道路雨水径流对降雨特征的响应机制-以深圳市为例[J]. 环境工程, 2013, 31(Z):303-306.(中文核心期刊)

2.Zhang J J, Jiang Y Z, Liu A, et al. Characterizing urban road runoff quality in South China: A case study in Shenzhen[J]. 30(2),181-185. EI源刊.)。

二、智于科研

研究生期间,蒋沂孜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她努力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在专业实践环节,她参与完成了“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洪利用项目,获得了校内、外导师的一致好评。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发展处于初期阶段,低冲击开发设计技术还不成熟,她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文献,获得有关低冲击开发设计技术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设计单位的实际工程经验,不仅完成了包括公园路在内的三条道路雨水花园设计图纸,而且还将工程项目的设计参数应用于实验室理论研究,通过实验模拟实际降雨情况,分析雨水花园对降雨径流的水质水量处理能力和影响雨水花园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工程竣工后,通过对该条道路实地取样,并对比分析雨水花园实验室理论研究结果和工程实际处理效率,对该工程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和计划。此项研究不仅为深圳市及我国的低冲击开发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还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指导意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管运涛老师的指导下,蒋沂孜的硕士论文雨水花园对华南地区城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在毕业答辩中获得全A的成绩,并且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三、勇于拼搏

转眼离开学校已有两年,南国清华留给蒋沂孜的宝贵记忆无法磨灭。在收获的同时,她并未忘记感恩:“正是因为母校的培养,我才能在工作中快速的掌握各种知识并且融会贯通;正是因为工程实践的相关经历,我才能更早的了解设计行业背景,更快的融入社会;正是因为硕士期间的研究,我才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很自然的去响应国家政策,考虑海绵城市建设。”

在今后的工作中,蒋沂孜将再接再厉,谨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不断努力,勇于拼搏,用汗水铸就辉煌。


                                                                                <实习实践成果>

1.完成了包括公园路在内的三条道路雨水花园设计图纸,将工程项目的设计参数应用于实验室理论研究。

2.通过实验模拟实际降雨情况,分析雨水花园对降雨径流的水质水量处理能力和影响雨水花园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3.工程竣工后,通过对该条道路实地取样,并对比分析雨水花园实验室理论研究结果和工程实际处理效率,对该工程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和计划。



组稿采写人:管运涛、王炎磊、刘虹豆






{{rightSections.title}}